7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质检总局部署开展“质检利剑”酒类打假专项行动以来,各地质检部门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悉,今年上半年,共检查酒类生产企业1万余家次,其中检查白酒生产加工企业7669家次,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743家次,其他酒类生产加工企业1820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54起,其中重大案件15起。
各地查处的重大案件涉及白酒、葡萄酒、啤酒和假冒产品包装等各个领域。其中,吉林省四平市质监部门查获一起非法添加工业甲醛和工业盐酸生产伪劣啤酒的案件,货值高达1300多万元,这是全国首次查获特大制售假劣啤酒违法犯罪案件;贵州省质监局连续查获假冒茅台酒案件,累计货值超过500万元;江苏镇江丹徒质监局查获制售假冒进口葡萄酒重大案件,形成了严厉打击假酒的高压态势。
据介绍,为组织开展好今年的酒类打假行动,质检总局部署对全国白酒、葡萄酒生产加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为规范酒类行业,打击酒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打好基础。同时,确定了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葡萄酒、白酒产品生产集中地区和销售、消费量大的地区为重点地区。质检总局还指导行业协会建立酒类名优企业打假协作网,发动受侵权企业调查案件线索,向执法部门举报,执法部门组织查处。在行动中,注重打好摸排线索的情报战,要求各地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积极主动发现制售假冒侵权酒类产品违法犯罪线索,以辖区为单位采取明查暗访,深入重点地区,深入厂房车间和仓库等地开展摸排,发掘造假内幕。注重打好查办重大案件的攻坚战,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把查处大要案、办精品案件作为主攻方向。注重打好内外联合的协同战,强化质监部门省际联动,加强与有关部门间的执法联动,形成合力,加强质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加大案件移送力度。
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相关负责人指出,酒类打假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目前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一是在许多大酒厂周边伴生着数量众多的以生产基酒为主的中小型酒厂,这些酒厂生产的基酒,容易被造假分子用来进行勾兑制造假酒,牟取高额利润。二是造假行为性质恶劣,在生产伪劣酒类产品中添加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如吉林四平的甲醛啤酒案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三是造假分子气焰嚣张,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此次公布的案件中,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领导的联合执法行动,在有公安机关配合的情况下仍然遭遇暴力抗法。四是标志欺诈问题突出,造假分子采用偷换产品标志方式,以低档酒冒充高档酒,特别是在进口葡萄酒产品中较为典型。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质检部门将进一步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加强与行业协会、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协作配合,加大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执法协作,加大案件移送力度,加大对重点案件的跟踪督办,充分发挥质检12365系统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提供制造假冒伪劣酒类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
“质检利剑”酒类执法打假典型案例有:贵州省质监局查处贵阳市南明区制售假冒茅台酒案;贵州省质监局查处制售假冒茅台等名优白酒案;吉林四平质监局查处掺入“工业甲醛”制售劣质啤酒案;江苏镇江丹徒质监局查处制售假冒进口葡萄酒案;四川巴中质监局查处非法印制酒类包装品案;广东广宁县质监局查处无证非法生产白酒遭遇抗法案。
上半年全国质检系统
执法打假深入开展
今年上半年,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7.5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5.5万多起,涉案货值31.45亿元,捣毁窝点2498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632起。7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质检系统执法打假有关情况。
据介绍,质检总局以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为重点任务,在全国质检系统统一部署开展了“质检利剑行动”。一是以酒类为重点组织开展食品打假利剑行动。共检查酒类生产企业10232家,立案查处案件354起,查获假酒货值2388.4万元,捣毁造假酒窝点39个。二是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利剑行动。共检查农资生产企业1.14万家,查处案件1701起,货值6394万元。三是组织开展建材打假利剑行动。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领域,严厉打击查处瘦身钢筋、粉末砖头、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共出动人员43619人次,查办建材案件3608起,涉案货值5.82亿元,移送公安机关18起。四是组织开展汽配打假利剑行动。突出刹车片、制动液、润滑油、灯具等重点产品,重点打击无证生产、未经认证出厂、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假冒等违法行为,集中在河北清河、辽宁凤城、浙江玉环等汽配生产重点地区,开展区域整治。共检查汽配企业7692家,查办汽配案件393起,涉案货值1125万元,捣毁窝点两个。五是组织开展化妆品打假利剑行动。对美白、祛斑类化妆品、防晒化妆品、婴幼儿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违法添加等重点违法行为,开展检查查处。共出动执法人员12105人次,检查企业988家次,查处案件46起,货值金额1705万元。
另据悉,今年上半年,质检系统继续加大从生产源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力度。全系统共查处案件25061起,涉案金额11.1亿元,移送司法机关331起,捣毁窝点1899个。共查验大宗出口商品253万批次,货值2191.7亿美元;查获不合格产品5295批次,货值25.3亿美元。
下一步,质检部门将针对前期行动中反映出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全力推进“质检利剑行动”深入开展。
电风扇等产品抽查结果表明
多数产品符合标准规定
7月23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电风扇、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开展了国家监督抽查。
据悉,电风扇共抽查了江苏、浙江、广东、重庆、四川等5个主产区70家企业生产的70种产品。抽查发现,有57种产品符合标准规定,有13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涉及风量、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结构、非正常工作、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噪声、能效限定值项目。
植物保护机械共抽查了浙江、山东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9家企业生产的158种产品,包括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植保机械用泵4个品种。抽查发现,有13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包括8种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5种背负式喷雾器产品。不合格项目涉及整机密封性能、药液箱坠落试验、液泵过载保护、药液箱容量、过滤装置项目。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市质监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在下一步工作中,质检部门将继续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今年6月特种设备事故
与去年同比减少11起
国家质检总局7月23日在京通报了今年6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今年6月,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10起,死亡8人,受伤1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减少11起,死亡人数减少17人,受伤人数增加5人。
事故原因主要是特种设备违章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意识不足,以上事故正在按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8大类特种设备中,锅炉事故两起,压力容器(含气瓶)事故两起,电梯事故3起,起重机械事故两起,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1起。
今年6月124批不合格进口食品
已全部退运或销毁
今年6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24批、化妆品两批。这是国家质检总局在7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的数据。
据介绍,不合格食品涉及17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糕点饼干类、饮料类和乳制品类,来自24个国家或地区,品质、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
针对湖南亚华乳业问题奶粉
质检总局部署调查和查处工作
在7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有关湖南亚华乳业问题奶粉情况。
据介绍,7月22日,广东省工商部门抽查流通环节乳制品过程中,发现湖南长沙亚华乳业5批次南山倍慧婴幼儿奶粉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标。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立即通知湖南省局开展调查核实,分析研判工作。湖南省质监局已责令企业全面停止生产销售,召回问题产品,并在地方政府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查找问题原因,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